Category
5 min read

<信報> 網約車平台參差 自保三招要弄清

Written by
Full Name
Published on
22 January 2021

網約車需求龐大,香港也愈來愈多不同的網約車平台加入競爭,但質素參差,最近便有市民透過網約車平台叫車,由於司機聽不懂廣東話,懷疑是黑工;經警方調查後,揭發原來是由犯罪集團經營「黑工車隊」,成員用同一地址登記了多部汽車,然後招攬內地司機以旅客身份來港,非法載客取酬。

香港鮮有發現黑工司機,事件當然引起大眾關注,今次事件揭露了黑工司機的危險性。根據網上報道,該司機駕駛時顯得不熟路,又自稱「3小時就習慣右軚車」。須知道香港及內地的道路系統完全不同,內地是左軚,香港是右軚,交通燈號、快線切入、迴旋處使用等亦有異,一不留神很容易發生交通意外,3小時是否足以熟習香港路面情況?尤其是當司機不熟悉道路,要頻頻分神看手機上的導航時,意外發生機率便更高。

黑工司機 第三保未必賠

另外,警方拘捕相關犯罪集團時,其中一項控罪是駕駛時沒有第三者保險,可見非法集團唯利是圖,罔顧其他道路使用者安危。即使該黑工車隊有買第三保,但今次事件是建基於非法性質,保險亦很大機會失效,發生事故便難以索償。因此,誤坐非法網約車的市民,過程中擔驚受怕也是可以理解的。

雖然港府已於7月推出了網約車規管框架,要求無論是平台、車輛、司機都必須領有牌照,惟相關法例仍未正式生效,代表目前屬「規管真空期」。事件亦揭露了網約車司機認證的漏洞,肇事平台需上載駕駛執照及身份證等文件,但全程只網上提交文件,未有專人核實文件真偽,也沒有人臉識別,成功登記後,司機轉了他人,平台也無法知悉。今次事件正好讓港府能趕在立法前,堵塞這個漏洞。

在法例正式生效之前,市民使用網約車也適宜採用以下自保措施。第一,上車前宜核對司機照片與真人,以及查看車牌是否相符。第二,選擇有安全保障的平台,例如部分設有背景審查制度的平台,會定期審核司機,並要求司機上傳有效證件才可接單。第三,要確保網約車有保險覆蓋,這是任何網約車平台的基本責任。綜觀香港現有的網約車平台,暫時似乎只有Uber符合以上條件。

政府須完善保障機制

筆者認為,使用網約車是全球大勢所趨,不但可讓乘客獲得較佳的乘坐體驗,也能讓車主有機會在公餘時兼職賺取外快,實屬雙贏,故不應該「斬腳趾避沙蟲」,因為個別不法分子而禁止,反而應該正視事件帶來的風險,建立更完善的安全保障機制,讓乘客能在安全的大前提下享用網約車服務。

作者周榮佳(Wave)從事保險業廿多年,擁有15個專業資格的11本暢銷書作家。現職某大保險公司高級資深區域總監。

(原文刊登於2025年8月23日 信報 <保險解碼> — 《網約車平台參差 自保三招要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