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報> 移英縱有NHS服務 香港醫保莫急Cut

近幾年不少港人移民英國,很多移英人士都有一個疑問:「英國有NHS,還需要保留香港的醫保計劃嗎?」
所謂NHS,是英國的國民保健服務(National Health Service,NHS),屬英國的公營醫療體系,為絕大多數英國居民提供各種醫療服務,由普通和專科醫生門診、急診救護、住院醫療,以至懷孕生育、癌症治療等都會覆蓋。常見的放射治療、化學治療、物理治療、血液化驗等檢查,通常都不需要額外收費。
要享用NHS醫療,必須符合一定資格。凡是英國公民及永久居民,都可免費使用其服務。至於以不同簽證在英國合法居住的外國公民,則需要繳付「醫療附加費」(Immigration Health Surcharge,IHS),才能像普通居民般享用NHS。例如很多港人以BNO Visa移居英國,若尚未成為永久居民,也要每年支付 1035英鎊;持學生簽證及18歲以下人士則為776英鎊。
睇專科要全科醫生轉介
透過NHS求診有其規定流程。運作模式以家庭全科醫生(general practitioner,GP)為中心,居民需在居住地附近的GP診所註冊,身體不適時首先求助於GP。GP會處理常見疾病及基礎保健,有需要時再將病人轉介至專科醫院進一步診斷和治療。如果是突發急症,可以叫救護車或直接去醫院的急症室。但沒有轉介信就直接尋找專科醫生,往往不會被受理。
這種「守門人」制度有助分流病患,合理分配資源。惟NHS最為人詬病之處是等候時間過長。由於資源有限,加上人口老化和需求增加,非緊急專科或手術需排隊數月甚至更久。雖然NHS的政策目標是「轉介後18周內完成專科診治」,但實際未必能達標。甚至預約GP也常需等待一至兩周。
因此,很多居民若只是小病小痛,例如傷風感冒,往往會選擇直接到藥房自行購藥應付。
系統內治療選擇權有限
在NHS系統內,病人對醫生和醫院的選擇權有限,通常只能接受所分配的資源。有些新的或昂貴的藥物和治療技術,基於成本考慮未被納入給付範圍,也限制了病人的治療選項。
正因NHS的這些限制,私人醫療在英國仍有其存在價值。有些病人希望快速接受治療,以盡快康復重返工作崗位,或希望使用最新療法減低痛楚,就會選擇自費或利用私人醫療保險。惟英國私家醫療費用相當高昂,因此普遍會以保險來分擔。
若移居英國的港人手上已有香港的醫療保單,可先查看保單地域是否涵蓋英國。部分保單(尤其高端或全球醫保)可保障在英國私院就醫;但若僅限亞洲,則未必適用。能覆蓋英國的保單仍然有保留價值:既可作為NHS的補充,也能在未來回流香港時繼續使用,毋須重新申請。
回應文首問題,雖然英國NHS確保人人能獲得基礎及重症治療,但建議移英人士不要急於終止香港醫保,因為人生規劃難以預料。如果中途決定回流香港或轉換計劃,原有醫保能保障過渡;而且一旦終止後再申請,隨着年齡及病歷增加,承保難度和保費只會更高。
作者周榮佳(Wave)從事保險業廿多年,擁有15個專業資格的11本暢銷書作家。現職某大保險公司高級資深區域總監。
(原文刊登於2025年9月27日 信報 <保險解碼> — 《移英縱有NHS服務 香港醫保莫急Cu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