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5 min read

<信報> 澳洲公私醫療並行 互補不足

Written by
Full Name
Published on
22 January 2021

上兩期講述了英國和加拿大兩個熱門移民地的醫療制度,今次焦點則落在南半球、同樣深受移民人士青睞的澳洲。

澳洲醫療體制其中一個特色是「公私營混合制」,以公營的國民保健Medicare為核心,同時大力鼓勵和發展私營醫療保險,形成公私並行、互為補充的獨特格局。

這個雙軌制度旨在既保障全民的基本醫療需求,又為有能力負擔的民眾提供更多元、更高效率的服務選項。

Medicare由澳洲政府稅收資助,所有澳洲及紐西蘭公民、擁有澳洲永久簽證的外籍人士,以及部分符合條件的有效簽證持有者,都可以申請一張Medicare卡,目前普遍為綠色卡片;臨時卡則會標明「Interim」或「Reciprocal」,以藍色為主,前者有效期5年,供澳洲永居及公民領取;後者則是為期半年至一年的臨時卡,供已申請特定永久居民的申請人在其永居簽證未獲批的情況下申領。兩者在有效期內,均可享受其提供的醫療福利。

Medicare補貼診所檢查及處方藥

Medicare主要保障涵蓋三大方面。第一,公立醫院服務。持卡人若入住公立醫院,從門診、檢查、手術到住院期間的食宿和護理,以及醫院內的處方藥,所有費用均由Medicare全額承擔,實現真正的免費醫療。

第二,院外醫療服務補貼。若然選擇光顧私人執業的澳洲家庭醫生、專科醫生、驗光師或進行大多數診斷性檢查如X光、驗血,以及特定情況下由牙科醫師和保健執業人士提供的治療服務,Medicare會補貼部分或全部費用。其中部分醫生會「bulk bill」(直接由Medicare全額支付),但不少診所會收取額外差額(gap fee),需個人自費。補貼金額與服務類型及診所計費有關,未必是全額補貼。私人醫療保險則可涵蓋更多門診及住院的私人醫療服務選項。

第三,藥品補貼計劃(PBS)。澳洲政府有明確的處方藥補助清單,不同處方藥有不同的補助金額。目前PBS藥品目錄約有2500類藥品,會定期每年更新數目。購買PBS目錄內的藥品費用主要由聯邦政府支付,個人僅需支付較小部分。

第四,互用醫療協議。Medicare不保障持卡人在海外的醫療費用,然而部分與澳洲政府簽署了互用醫療協議(RHCA)的國家,包括比利時、芬蘭、意大利、荷蘭、英國等11個國家,澳洲公民在當地也有權享用基本的醫療保障。有關協議國家名單偶有調整,最新情況可參考澳洲政府官方網站。

公院約診須排隊 不可選醫生

然而,Medicare的保障並非無所不包,通常不涵蓋救護車服務(多數州需自費,目前只有昆士蘭及塔斯曼尼亞由政府全額負擔救護車,其他地區需自理或購買特定保險,部分州如維多利亞則有部分免費或補貼)、牙科、物理治療、配眼鏡等,也不包括郵輪上的醫療費用,在澳洲境內的郵輪亦然,登上郵輪旅行,需另外購買單獨的郵輪旅行保險。

此外,私立醫院的住院費、手術費、醫藥費等都不在Medicare的報銷範圍內,只能透過私人保險將這些費用報銷。但是,私人醫保的理賠範圍和金額按所購計劃、合作醫院類別及自付額而異,未必全額報銷。私人醫療保險不僅涵蓋私立醫院的住院和手術,亦包括部分門診服務,是許多選擇更靈活醫療服務者的補充方案。

雖然澳洲已實施公私營並行,但與英國和加拿大一樣,都會面對「排隊問題」。尤其是公立醫院的非緊急服務,即使是家庭醫生預約,有時需等候一至三天以上。

另一方面,公立醫院大多無法選擇醫生、手術日期、住院日期等。若然小病不想等候,自行在藥房或超市買的藥,如一些常見的感冒藥,這些非處方藥不在Medicare保障範圍,需要支付全額費用。

正因為Medicare還有保障缺口、公立醫院漫長等候時間,以及沒有醫療選擇自主權,故仍然有人選擇購買私人醫療保險。以Medicare作為基礎醫療保障,配上私人醫療保險,讓自己多一個「升級」醫療選項,讓更多人可追求更高效、更自主、有更全面醫療的理性選擇。

需要注意,臨時簽證持有人、短期訪客及旅客一般無法享有Medicare保障,應自行購買旅遊或健康保險以防萬一。

值得一提的是,香港的高端醫療計劃,很多亞洲地區的計劃也有覆蓋澳洲,能讓投保人在沒有財務壓力下,在澳洲當地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醫療服務。

作者周榮佳(Wave)從事保險業廿多年,擁有15個專業資格的11本暢銷書作家。現職某大保險公司高級資深區域總監。

(原文刊登於2025年10月11日 信報 <保險解碼> — 《澳洲公私醫療並行 互補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