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5 min read

<信報> 險企禮賓服務 助港人內地就醫

Written by
Full Name
Published on
22 January 2021

本地私家醫院收費相對高昂,公營醫院的輪候卻較長,但隨着內地醫療水平不斷提升,收費相宜,環境亦舒適,近年愈來愈多港人北上就醫。保險公司亦察覺此趨勢,推出醫療禮賓服務,以迎合港人需要。

管家「一條龍」安排治療

傳統的醫療保險,需要自己找醫院、自己就診、自己繳費,然後拿着一疊單據交給保險公司,保險公司負責「核賬」和「賠錢」。這套模式行之有效,是因為我們十分熟悉香港的醫療系統。不過,當大家身處內地時,這套「事後報銷」的模式,有機會令人感到徬徨,皆因港人並不熟悉內地的醫療系統,究竟哪些是三甲醫院?哪些醫療機構可以索償?哪些不可?入院要辦理什麼手續?什麼是入院保證金?諸如此類的問題,都可能困擾不少港人,覺得無所適從。尤其當大家隻身身處內地,親人都在香港,在身體抱恙之時,要獨自處理上述事宜,更會感到心力交瘁。

有保險公司有見及此,近年推出「醫療禮賓」或類似的健康管理保單增值服務。這種服務的核心,是為受保人帶來一條龍式的跨境就醫支援,由前期準備、到診症治療、以至康復階段,均提供貼心的服務,讓受保人的跨境就醫體驗更加便捷、安心。

以本港其中一家大型保險公司為例,其推出的「醫療禮賓」服務包括,配備一位「一對一」的「健康管家」。當受保人身體不適或需要醫療協助時,只需要一個電話,這位管家扮演「領航員」和「解難者」的角色,助他盡可能打點醫療上的安排。

健康管家會先了解受保人的醫療需要,從而安排不同的服務,前期準備包括線上家庭醫生,並提供指定藥物,甚至可協助安排送藥上門,患者可足不出戶,專心在家休養。如有需要,亦會安排專科醫生電話問診,甚至優先預約內地指定醫院的專科門診服務。

若然有需要接受進一步治療,保險公司還可於中國內地指定醫院協調及安排加快診斷測試,甚至透過優先預約住院服務,加快在內地指定醫院住院的安排,縮短等候時間。如對醫生的醫療建議有所顧慮,亦可安排中國內地指定醫療網絡的專科醫生制定書面第二醫療意見,多一個參考,助病受保人作出最合適的醫療決定。

專人陪診到日常護理

服務鏈中最體現「溫度」的一環,是在治療及住院期,提供就醫陪診服務,當受保人按預約抵達內地醫院時,會有一位具醫護背景的就醫陪診員,助受保人處理相關繁瑣的行政手續,如入院及出院登記,以及提交醫療費用預先批核申請前的行政支援。另外亦有住院護理服務,在受保人住院期間,有護理員提供日常個人護理及專業護理,如身體衞生護理或失禁護理等。

在中國內地康復期間,家居護理員上門,提供出院後的護理,協助日常起居生活,以及觀察健康狀況,照顧受保人在家中的醫療需求。

有些保險公司更將服務伸延至受保人的父母,假如客戶父母身處內地,可派專屬護士上門探訪,同時與家庭醫生在線上作一般健康評估,子女即使不在父母身邊,也能了解父母的健康狀況。

所謂「一分錢一分貨」,在醫療費用昂貴的今天,醫保費用也無可避免跟隨上漲。但大家在選擇醫療保障時,不應再只停留在比較保費或保額這類冰冷的數字,除了保障範圍外,亦需考慮保單增值服務,即在有需要時能及持提供實質支援和貼心服務。

下次當檢視自己作為受保人的保障時,不妨問自己一個問題:「當我躺在病床上,我需要的除了是一個『財務管家』外,能為我打點一切、助我解決醫療需求的『健康管家』重要嗎?」這個問題的答案,或許會徹底改變你選擇醫療保險的決定。

作者周榮佳(Wave)從事保險業廿多年,擁有15個專業資格的11本暢銷書作家。現職某大保險公司高級資深區域總監。

(原文刊登於2025年11月8日 信報 <保險解碼> — 《險企禮賓服務 助港人內地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