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報> 穩定幣可以用作保單貨幣嗎?

穩定幣成為近期熱門話題,事緣各國都陸續公布穩定幣的監管法規。美國參眾兩院已通過《天才法案》(Genius Act),待總統特朗普正式簽署,便意味穩定幣正式受美國監管。歐洲的穩定幣法案MiCA早於去年已經生效,香港亦將於8月1日正式實施《穩定幣條例》。世界各地都如此重視,究竟穩定幣是什麼?能否用作保單貨幣呢?今次與讀者一同探討。
適合跨境支付 掛鈎實物降波動
在加密貨幣市場中,最有名的是比特幣。隨着比特幣不斷屢創新高,最近更升至12萬美元,令到愈來愈多人認識加密貨幣。但比特幣或很多加密貨幣的波幅相當驚人,就像2021年曾升至約69000美元水平,但2022年卻可以跌至16300美元水平,跌幅高達七成六。
正因為波幅相當驚人,若用作交易媒介未必合適,穩定幣便應運而生。它是與法定貨幣或實體資產掛鈎的加密貨幣,最常見是掛鈎美元。例如全球最大的兩隻穩定幣,分別是由泰達公司發行的泰達幣(USDT)以及由Circle發行的USD Coin(USDC),兩隻都是美元穩定幣。另外亦有與歐羅、黃金等資產掛鈎的穩定幣。
由於穩定幣與實物資產掛鈎,降低價格的波動性,加上穩定幣能夠利用區塊鏈的特性,交收速度快,比傳統用銀行做跨境轉賬,可能需時一至三天更加便捷,十分適合跨境支付,交易費用亦較傳統銀行低。
過往穩定幣的缺點是其安全性及合規性,事實上,現時全球最大的USDT,發行商Tether聲稱背後有1︰1的美元資產支持,但其資產透明度一直成為市場關注的問題。
另外,穩定幣亦曾發生爆煲事件,在2022年,與美元掛鈎的穩定幣UST,由於沒有實體美元作為儲備,僅以演算法來維持美元滙價,惟當時加密貨幣價格大跌,衝擊其背後的演算法,令到價格與美元脫鈎,幣價一夜暴跌99%。在2023年矽谷銀行爆煲,Circle由於有部分美元儲備存放在矽谷銀行,引起了投資者恐慌拋售USDC,令到USDC短暫與美元脫鈎。然而,隨着各國的穩定幣法案出台,例如監管發行穩定幣機構需要領有牌照,又或規定穩定幣如掛鈎法定貨幣,需有足夠儲備支持等等,可以解決合規性的問題,亦可降低爆煲危機,為投資者帶來信心。
可研推相關產品迎合不同需求
因此,回應文首提到的,穩定幣能否作為保單貨幣。在世界各地都開始肯定穩定幣的價值,假如市場有需求,也不排除保險公司會研究推出類似的產品。但正如上述所說,絕大部分穩定幣是與美元掛鈎,變相大家其實是買一份美元保單,那何不直接用回美元作為保單貨幣?
當然,保險公司可以研究,是否接受以穩定幣作為支付保費的媒介,皆因穩定幣的跨境交易便利性,會比傳統法定貨幣高。亦可考慮讓保單持有人提取穩定幣,這些都是可以研究的方向。
另外,保險公司也可以研究推出類似目前多元貨幣和投資相連壽險的多元加密貨幣保險。這種保險容許客戶在指定某幾種加密貨幣中有限度切換保單貨幣。既符合潮流和政府發展方向,又可滿足時下年輕人追求高回報的喜好,還切合高端客戶對跨境交易便利性的需要。
對保險公司來說,雖然要解決風控、合規和系統等問題,但這類保險產品如投資相連壽險一樣,投保人可以按自己的承擔力,投資不同的加密貨幣。無可否認,全球都愈來愈重視加密貨幣的發展,虛擬資產也不再虛擬,每個人都要持開放態度去認識這新興資產,相信當愈來愈多人接網穩定幣,甚至加密貨幣的時候,保險公司也會順應潮流,推出迎合大眾的產品。
作者周榮佳(Wave)從事保險業廿多年,擁有15個專業資格的11本暢銷書作家。現職某大保險公司高級資深區域總監。
(原文刊登於2025年7月26日 信報 <保險解碼> — 《穩定幣可以用作保單貨幣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