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5 min read

<信報> 保監D-SII新政 利好險企與客戶

Written by
Full Name
Published on
22 January 2021

香港保險業監管局於2025年10月17日宣布引入「具本地系統重要性保險公司」(D-SII)的分類框架,目的是識別和規管萬一出現問題會對本地金融體系帶來重大衝擊的保險公司,並點名兩家本港大型保險公司──友邦保險(01299)及英國保誠──為首批D-SII。

嚴格規管「大到不能倒」公司

簡單來說,D-SII就是由保監局評定哪些保險公司「大到不能倒」(Too Big to Fail),如果大家還記得2008年的金融海嘯,就知道這個政策有多重要。

當時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倒閉,由於雷曼與不同金融機構有關連,例如很多機構持有雷曼的債券,亦發行很多不同的衍生產品,倒閉後這些債券及產品均出現違約,持有雷曼相關產品的機構要為此大幅撇賬,因而陷入財困,出現火燒連環船式的金融災難。

事實上,當時大型保險公司美國國際集團(AIG)也一度徘徊在破產邊緣,後來獲美國政府提供大規模融資才得以幸存,亦造就了友邦保險分拆在港獨立上市的契機。然而,市場普遍認為,若美國政府不救AIG,引起的金融餘波或許比雷曼更大。

這場危機的教訓是,放任「大到不能倒」的機構在沒有準備情況下倒閉,代價將由整個社會承擔。保監局今次的政策正是由「被動」轉為「主動」,一早制定預防措施,務求減低相關風險發生的機會。

今次榜上有名的兩家公司,共通點都是規模大,無論是總資產金額,又或是在港市佔率,都達到一定程度的規模。另外是對金融系統影響深遠,與其他金融機構的聯繫性高,例如有在港上市,發行很多債券或相關產品,甚至持有大量其他金融資產等條件。

同時,保監局在評估D-SII名單時,除了以上3項因素,還會考量「流動性」(Liquidity)這一重要指標,即公司在短期資金及資產變現能力方面的表現,也是識別重大系統性機構的關鍵因素。

被列入D-SII的保險公司,則會在《金融機構(處置機制)條例》的涵蓋範圍內,遵守額外及更嚴格的資本、風險管理規定。按照國際慣例,相關歸類於每年作出一次評估。

信譽「黃金認證」 增抗風險能力

此政策其實有助整個保險市場更為健康,無論在保險公司、客戶或代理都是利好。

對被納入D-SII的保險公司而言,雖然規管較為嚴格,但換個角度是信譽的「黃金認證」。因為在新政之下,必須以更審慎的方式營運,持有更充足資本,變得更穩健、更具抵禦風險能力,樹立行業的最高標準。

對保險客戶來說,亦是最強「定心丸」。客戶選擇D-SII公司,因其倒閉風險大大下降,保單資產會更安全。對代理而言,這更是最強大的「銷售利器」。他們更容易推銷產品,能理直氣壯地向客戶證明公司的安全性。

總括而言,保監局的D-SII新政,能引導整個行業變得更健康、更穩健,亦可維護香港金融體系的穩定,可說是香港金融監管的重要里程碑。

作者周榮佳(Wave)從事保險業廿多年,擁有15個專業資格的11本暢銷書作家。現職某大保險公司高級資深區域總監。

(原文刊登於2025年11月1日 信報 <保險解碼> — 《保監D-SII新政 利好險企與客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