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5 min read

<信報> 美滙貶港息跌 多元貨幣保單可成避風港

Written by
Full Name
Published on
22 January 2021

美元近期不斷走弱,美滙指數由今年初高位110挫至失守100關口,本周更見3年新低。日圓、英鎊、新台幣等升幅顯著。港元在聯繫滙率制度下,也跟隨貶值,港人如要到海外旅行,又或是送子女海外升學,甚至乎海外置業或移民等,成本變相增加。

另一方面,香港近期有大型新股招股,導致熱錢持續流入,令港滙曾升到7.75的強方兌換保證水平,金管局於5月初要注資,令銀行體系結餘回升至1700億元水平。銀行同業拆息(HIBOR)於5月明顯下跌,其中港人最密切關注、與供樓有關的一個月HIBOR由近4厘水平跌至不足0.6厘!

這當然是供樓人士的佳音,每月按揭開支可以減少,但對於一些超級穩健的投資者來說,則未必是好事,因為不少銀行已相繼調低定期存款利率,3個月定期息率大多在2厘以下,而香港4月通脹率則是2%。

港元定存息率跑輸通脹

面對着港元貶值及HIBOR下跌兩大因素,資金如繼續以港元放在銀行收息,很大機會跑輸通脹,變相消費力會下降。筆者有些客戶已開始另覓出路,尋找其他穩健但回報高於定存的投資。

事實上,現時買儲蓄保險是不錯時機,因為市場上保證成份較高的儲蓄保,例如可扣稅延期年金,若然持有至到期日,普遍內部回報率(IRR)仍逾3厘。部分非保證終期紅利較高的計劃,投資時間如果較長,更隨時可以做到逾6厘的年回報率。

這是因為保險公司投資標的中,不少是屬於國債或優質企業債。早前歐美政府大幅加息後,很多債券孳息率升越4厘。由於保險公司的投資策略是長期持有,以收息為主,早兩年買入的國債或企業債,在減息周期下反變成「高息資產」,變相未來可繼續收取「高息」來派發分紅,HIBOR急跌對保單回報不會有太大壓力。

此外,買儲蓄保,年期最短也要3年或5年,等於大家做了一個相對長期的定期存款,毋須每3或6個月續期,方便之餘又可鎖定高息。

可轉換貨幣增加彈性

另一方面,針對外滙需求較大的用家,保險公司數年前也推出了多元貨幣保單,若然預期美元持續貶值,投保人也可把保單轉換至其他貨幣。

目前市場上的多元貨幣產品,部分可多至9種選擇,包括熱門的歐羅、英鎊、加元、澳元等等,只要保單生效一段時間,例如滿兩年,便可行使貨幣轉換功能,部分保險公司亦容許每年轉換貨幣一次,日後發現美元重拾升勢,又可把保單轉回美元,避開貨幣貶值周期。

值得一提,當保單轉換貨幣後,保單價值將按當時的滙率重新計算,並會用新貨幣的回報繼續滾存資金。日後亦可選擇用新貨幣從保單提取款項,增加理財彈性。

所謂「你不理財,財不理你。」在投資市場變幻莫測的世界裏,大家可以做到是順勢而為。既然現在已有美元貶值、港元息口下跌之勢頭,大家便要及早做好部署,保護資產之餘,亦可捕捉投資機遇。

作者周榮佳(Wave)從事保險業廿多年,擁有15個專業資格的11本暢銷書作家。現職某大保險公司高級資深區域總監。

(原文刊登於2025年6月14日 信報 <保險解碼> — 《美滙貶港息跌 多元貨幣保單可成避風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