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專欄
W Channel
Timeline
Contact Wave
<信報>儲蓄保單回報 影響因素多元

最近有某位金融KOL網上發文,拿了某間英資保險公司旗下一個儲蓄產品回報表現,與最初計劃書的預期回報比較,發現落差很大。雖然該KOL文中也有提及並非所有保險儲蓄產品回報都差強人意,也有些保險公司可以實現回報承諾。但整篇文章的大方向就是點出,儲蓄保險不值得投資。

事件引起任職該英資公司名人在社交媒體撰文反擊,個別媒體又藉着事件大做文章,不但攻擊儲蓄保險,連保險從業員也被拖下水,批評保險代理為賺佣金,只硬銷儲蓄保而不推定期壽險。

其實這種話題也不是新鮮事,坊間不時有人拿其他投資,例如股票甚至是定期存款,來與儲蓄保險作比較,最後武斷地說儲蓄保險呃人。筆者早年在專欄中也曾撰寫相關文章澄清觀點。不過,今次事件被大肆渲染,為怕市民接收了一些錯誤資訊,所以在此再撰文以正視聽。

英式紅利及美式紅利有別

先說今次事件的源起,有關KOL拿着某保險公司的某個產品的某個年份表現來做文章,大家看到如此多「某」,已知道當中很多前設,可以說這只是個別事件,很難以偏概全代表所有儲蓄保險產品。

據了解,事件提及的保險產品是一份5年供款的英式紅利儲蓄計劃。所謂英式紅利又名歸元紅利,其理念就像股票派紅股,只要一日不退保,紅利便難以鎖定,其價值會隨市場資產價格變化而升跌。所以遇上某年投資氣氛差時,像今年股債價格都大跌,表現會大受影響。相反,當退保時遇上投資市場大牛市,回報便有機會高於預期。

坊間其實也有美式紅利儲蓄保險可供選擇,這種分紅形式像股票派現金股息般,所得的分紅已經鎖定,可以隨時從保單提取,如果紅利繼續放在保單,保險公司只會根據一個特定的息率積存生息,回報雖較有保證,但會比英式分紅保單增長來得慢。

兩者各有特點,就像你有一筆閒錢,究竟選擇做定期存款還是買股票,是屬於個人投資取態,並沒有對與錯之分。

如果你想要高回報,就要承受較高風險。事件中的保單,在保監角度其實被歸類為投資成份保險,而非傳統壽險,客戶投保時應該已明白箇中需承受的風險,假如你真的接受不到市場波動,便應選擇較低回報但穩定的美式分紅產品,不能批評「賽跑冠軍游泳慢」。

供款年期及貨幣單位影響回報

何況也不是所有英式分紅計劃都表現不濟。今次事件中的英資保險公司也有作出回應,筆者透過同業取得這份內部文件,當中有幾個重點值得分享,讀者可以留意。

美元保單多數投資於美元資產,包括股票及債券,港元保單則較多投資在港元資產。文件提到在相關時段,美元保單的回報表現較港元保單佳,因為近年美元資產回報均高於港元。而事件中的保單正正就是港元保單,所以回報表現較落後。

另外,在相關時段,整付保費的計劃整體表現亦較5年期供款計劃為佳,尤其是美元保單,很多現金比率都達到100%以上,部分年期保單更提早一年回本。至於整付港元保單,總現金價值比率普遍達九成,而2018至2020年等較近期生效的保單,總現金價值比率也超過100%。

由此可見,即使是同一間公司、同一個計劃,但不同供款年期、不同生效時間,以及不同貨幣單位的保單,回報和紅利實現率亦有差異。現在坊間只以一個產品的某一年計劃,便一竹蒿打遍所有儲蓄保險,實在有失公允。

(原文刊登於2022年9月17日 信報<保險解碼>儲蓄保單回報 影響因素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