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專欄
W Channel
Timeline
Contact Wave
<信報>儲蓄保平反 解構四誤區

儲蓄保險是否值得投資這個議題,近期又成為熱話。上周本欄初步點出了部分人對儲蓄保的誤解,包括英式分紅及美式分紅保單的分別,以及保單供款年期、保單貨幣等因素,都會直接影響回報。其實豈止這麼少,筆者今次再跟大家談談坊間常見對儲蓄保的謬誤。

反對儲蓄保的人,一般持以下論點:

一.回報低、投資股票賺得更多;

二.回本時間長,定期存款較快;

三.過早退保會蝕錢,變相資金被鎖死;

四.將人壽結合儲蓄,保單費用蠶食回報,倒不如直接買定期壽險。

很多人愛用其他投資工具直接跟儲蓄保作比較,就像你問一個生果及一塊肉,哪個較好吃?有營養?如此問題根本沒意義,因為兩者是不同性質的東西,適合不同的人,滿足各種需要。反而一個完整的理財方案應該兼容並蓄,互補長短,少吃任何一邊,都有機會導致營養不良。

事實上,儲蓄保不是「萬能KEY」,世上也沒有一個無敵的投資工具能滿足所有人。它主要照顧一些不懂得投資,或是沒有時間投資的人,他們有一筆閒錢,不想閒置在銀行,期望尋找長線增值的機會,另外亦想透過儲蓄保,做到財產傳承。只要明白以上道理,上述4點反對論點都不攻自破:

適合不懂投資客戶

一.擅長股票投資的人,喜愛追逐高回報,但他們同樣要承受虧損風險,像今年港股及美股大瀉,筆者便聽到不少朋友慨嘆,前幾年賺到的回報,今年一鋪輸光。對一些承受不了股票下跌風險的人,儲蓄保反倒適合他們。惟大多數人比較股票及儲蓄保,只提回報卻不提風險,這是最常見的謬誤。

二.定期存款主打中短期儲蓄,儲蓄保險則是長線理財工具,因為保單的內部費用一般會在保單早期扣除,所以最初幾年年會出現收支不平衡的情況,要一段時間才能回本。若以回本速度作比較,定期存款一定比儲蓄保險快,但當一定時間後,儲蓄保險的回報就會高速增長。然而,很多人只愛比較早期回報,例如首5至10年,卻往往不談長期回報的差距,事實上,定期存款也不會有長年期的選擇,因為銀行不願意承擔長期利率的風險。

三.就像地產開發商起樓,工程中途爛尾會血本無歸,但為什麼仍然有發展商起樓?因為完成後回報甚豐。買儲蓄保就是靜待未來爆炸性增長,在這之前,大家便要有資金不靈活的心理準備。保險公司會在計劃書上標明大約回本期,也會應保監要求列明樂觀和悲觀情況下的回報變化。若然該筆錢是短期會用,便不應該買儲蓄保。此外,對於不善理財,欠自律的人來說,上述特點反倒變成優點。因為儲蓄保對他們起到強迫性儲蓄之效,鎖死資金反能替他們累積財富。

備人壽傳承避稅功能

四.保險有很多不同功能,有些儲蓄保會提供人壽保障,供款期間如果不幸身故,會有一筆身故賠償給予受益人,部分保單亦會有豁免保費保障,即保單持有人如不幸有重病或殘疾,保險公司會代交保費代為儲蓄。另外保單還有傳承及避債避稅等作用,對於一些高資產值的人來說,這點尤其重要,回報多寡反而是次要目的。

既然保單有如此多功能,收取保單費用亦屬合理。若讀者只有人壽保障需要,大可直接買定期壽險,但定期壽險只能解決定期的經濟責任需要(供樓、養兒等),而不能解決終身的經濟責任問題(白事費用、配偶家用、稅務和債務等)。而儲蓄和健身一樣,是每個人的「終身」課題,這並不能由「定期」壽險去解決。

而且定期壽險保費會隨年歲增加,很多客戶就因為年老,不能負擔高保費而無奈退保,過往所付出的保費就像白繳。須知道年老賠償機會較大,這時候因供款能力而退保有點本末倒置。從另一個角度看,若然受保人長命,定期壽險保費有點像交租,做不到累積財富功能。

每一種理財產品都有其優點和缺點,可能你眼中覺得是缺點,但對某些人來說就是優點,一切在於產品是否切合個人的需要。何況一個全面的理財組合,應該由長中短線、高中低風險等不同的理財工具組成。

目前市場上有很多不同類型、年期、人壽成份、風險及回報的儲蓄保可供選擇,總有一樣可切合你的需要。

(原文刊登於2022年9月24日 信報<保險解碼>儲蓄保平反 解構四誤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