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專欄
W Channel
Timeline
Contact Wave
<信報> 瑞士避稅天堂不再

一直以來,很多有錢人視瑞士為避稅天堂,但隨着近年各國嚴加打擊洗黑錢,瑞士在國際社會壓力之下,最終亦要妥協加入「共同滙報標準」(CRS)互換稅務資料,避稅天堂之名不再。

在之前的專欄中,我也曾與各位讀者解釋過何謂CRS,就是由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及20國集團(G20)推出的一套互換稅務資料準則,參與的稅務司法管轄區或國家旗下金融機構都必須遵守,將非本地稅務居民的財務資料交予當地稅務機構,再與其他參與國或稅務區域互換資料,運作類似美國的海外賬戶稅收合規法案(FATCA)。

這政策2014年推出,至今超過100個國家和地區參與,中國大陸、香港及澳門2017年已加入CRS,其後台灣及瑞士亦有加入。瑞士聯邦稅務管理局(FTA)去年9月已與其他國家交換金融機構客戶的賬戶資料,首批國家及地區達到36個,今年進一步擴大,再多33個國家及地區,包括內地及香港。

銀行保密法勢被廢

瑞士於1934年通過的銀行保密法,禁止銀行洩漏客戶的資料,外界無法得知客戶擁有多少資產,所以吸引不少富豪將財產轉移至瑞士,因此瑞士成為了全球最大的離岸財富管理中心。惟這亦惹起國際間的爭議,批評有關條例助富豪避稅,其中美國曾就此打壓,由2007年起,多達85間瑞士的銀行遭美國當局罰款,原因是協助美國銀行客戶避稅,總罰款額達50億美元,當中包括瑞信於2014年被罰款25億美元。

事實上,全球有很多富豪為了少交稅款,會將資產轉移至其他國家或地區。香港因為稅率低,因此也被不少富豪視為「節稅天堂」。惟兩年前香港加入CRS後,有富豪擔心稅務資料被公開,因此將資產轉移至台灣、美國或瑞士。

隨着CRS加入的國家愈來愈多,各國稅務機構要獲得公民的國外稅務資料愈趨容易,金融資產無所遁形,令逃稅難度大增。在此情況之下,擁有高資產淨值的人士,更加需要充分了解各國法律及稅收政策,以及審慎配置資產,以達到利益最大化。

保單藏富重回香港

我所在的保險業亦感受到這轉變,早兩年有大陸客戶因為害怕香港實施CRS,轉到台灣或美國等地買保單,以為可以避開稅務審查,但其後台灣也加入了CRS,美國也有FATCA,現在連瑞士也會互換客戶稅務資料,資金轉移再難起到避稅作用。

很多客戶經過一番考慮後,最終還是選擇在港買保險,一來香港保單普遍的回報較台灣好,二來保險公司一般只須申報保單現金價值,而保單現金價值是初期很低,有些甚至近乎零,到後期才會有顯著增長,變相有資產隱藏作用。隨着瑞士避稅作用降低,或會有更多有錢人選擇來港買保險,藉此保護財產。

(原文刊登於2019年9月14日 信報<保險解碼>瑞士避稅天堂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