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專欄
W Channel
Timeline
Contact Wave
<信報> 儲蓄保滿足退休金三原則

上期提及的準備退休金三大原則,分別是盡早開始、資產配置要高中低風險並重,以及分開獨立儲蓄,那麼有什麼金融工具,可以一次過滿足上述的原則呢?筆者並非賣花讚花香,而是儲蓄保險確實能做到上述原則。

 

出生後15天可投保

大家儲錢最常見就是在銀行做定期存款,惟定期只是單純收息,息率亦受制於美國聯儲局,別忘記在幾年前,銀行存款接近零息的年代,定期存款的風險便是有機會跑輸通脹。此外,定期存款的鎖定年期短,短至一星期,最長也只是12個月,到期後資金便會再存入儲蓄戶口。如此一來,便有機會不覺意動用了資金,難做到獨立儲蓄的效果。

反之一份儲蓄保功能多,最早可於嬰兒出生後15天,父母便為小朋友投保,而目前很多儲蓄保的年期可長至逾100年,甚至可傳承至下一代,食盡「時間複利」。

其次,儲蓄保險通常前期的現金價值較低,後期才會提高。由於太早期提款,絕對會影響保單價值,所以很多人未到最緊急時刻,一般都不會動用儲蓄保的資金,所以從分開獨立和強制性儲蓄的角度,又稍勝銀行存款一籌。

在資產配置方面,儲蓄保險也有不同的進取程度,有些非保證終期紅利較高的產品,會較多投資於股票等較高風險的資產,而保證成份較重的產品,則比着重於票據、債券等相當低風險資產。

為了提高保單回報,近年保險公司推出較多終期紅利成份較高的儲蓄保,假如年期夠長,預期總內部回報率(IRR)隨時可超過7%。

 

鎖定紅利 降低風險

惟終期紅利始終是非保證,而且性質只是賬面值,未實際落袋,假如遇上像今年市況波動,已派的紅利會有機會縮水。

保險公司近年也推出了紅利鎖定,當投保人年紀漸大,能承受的風險漸降,便可把部分終期紅利鎖定,此舉便等於把股票賣出套現一樣,價值不會再下跌,還可繼續放在保單內積存生息。做到準備退休金三大原則中,資產配置高中低風險並重。

除此之外,現在的儲蓄保還有年金功能,可做定期提款,提款時間及金額都可以自己決定,自製現金流,滿足退休後的資金需要。

針對長者患上認知障礙,晚年需要由他人長期照顧,此時極度需要財務支援。現時已有不少儲蓄保設有精神上無行為能力的選項,一旦受保人確診相關疾病,預先指定的代理人便可在保單提取資金,及時獲得經濟支援。若晚年保單內還有資金,近年不少保單設有分拆功能,可再轉讓給下一代,傳承上也可以做到。

總括來說,儲蓄保險屬於多功能、多元化的金融產品,從提前投保至金融規劃的靈活性,再到風險控制和退休後的資金提取,儲蓄保都能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是理想的退休儲蓄工具,讓大家的退休生活可更加安心、穩定、無憂。

 

作者周榮佳(Wave)從事保險業廿多年,擁有15個專業資格的11本暢銷書作家。現職某大保險公司高級資深區域總監。

 

(原文刊登於2025年4月26日 信報 <保險解碼> — 《儲蓄保滿足退休金三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