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分享了如何計算退休所需資金,然而面對龐大的退休金額,如何儲錢又是一大課題。
就前一篇退休文章提過的例子,退休後預算每月花2萬元,預計花20年,每年有2%通脹,便需要預備736萬退休金。假如只是單純儲錢,每月儲一萬元,其實要儲61.3年才可以儲到736萬元,真是一出世便要開始準備退休。即使如此,就算做到老也未必儲夠退休金。所以一定要配合投資理財,大家始能有效地儲到退休目標金額。
大家在準備退休金時,必須謹記三大原則。
時間即是金錢,尤其是在金融世界,愈早開始儲蓄,不但能儲到更多資金,而且還可以利用複息效應,「錢滾錢」把資金倍大,大家會發現儲錢會愈來愈輕鬆。
根據積金局的例子,一名年輕人20歲開始每月儲1000元,假設他的投資組合每年有5%淨回報率,20年後資金便可累積至41萬元,若再多20年,到60歲時便可大約累積至153萬元,雖然投資年期只長了一倍,但資金卻多出接近三倍。
若然年輕人財力足,可月儲5000元,複息效應下,40年後已可儲到766萬元,正可滿足文初退休後月花2萬元的退休目標。而40年間,這名年輕人其實只投入了240萬元本金。
若然40歲才開始儲蓄,就算每月儲一萬元,20年後本金同樣是240萬元,但滾到的資金其實只得410萬元,遠少於20歲開始儲蓄。所以還是那一句,愈早儲蓄愈好!
坊間有很多不同金融產品,有些高回報如股票、期貨等,但風險亦高。中等風險則有債券、基金等。低風險的選擇有定期存款、保險、年金。
很多人認為退休金必須安全為上,故一定要低風險。若然大家已經年逾60,到達退休年齡沒有其他收入,此話絕對正確。因為投資一旦有所閃失,退休金虧損大部分,便會影響到生活。所以對於長者,資產配置必須要絕大部分配置在低風險資產。
然而,過低風險則會犧牲回報,未必可以儲到目標退休金額。因此大家打造投資組合時,可以參考積金局的預設投資指示(DIS)做法,按年齡來釐定風險承受的高低。在年輕時可以配置較多資金於高風險資產,盡量賺取較高的回報,就算不幸虧損,也有時間追回。隨着年紀愈大,便逐步調低高風險資產比例,增加低風險資產,提升資產組合的穩健度。
存放退休金應該分開一個獨立戶口,資金最好「有入無出」。因為若與日常開支的戶口放在一起,會不經意動用了退休資金。最忌就是大家遇到人生大事,例如想買樓、創業或是供子女讀書,便亂打退休金主意。
其實大家儲買樓首期、子女基金等特定的大型開支,也應該獨立分開戶口儲錢,一來財務會更清晰,二來也可減低挪用退休金的風險。
當然,坊間也有不少金融工具可以幫助大家儲退休金,之後專欄再分享。
作者周榮佳(Wave)從事保險業廿多年,擁有15個專業資格的11本暢銷書作家。現職某大保險公司高級資深區域總監。
(原文刊登於2025年4月5日 信報 <保險解碼> — 《配合投資理財 輕鬆準備退休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