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專欄
W Channel
Timeline
Contact Wave
<信報> 香港年輕人保險認知弱

保監局最近發表了一個於2021年進行的香港人保險認知深度調查,結果頗為有趣,在此跟大家分享。眾所周知,香港人教育水平偏高,很多都有中五程度以上,而投保率也不低,不少都擁有最少一份保險。調查結果卻發現,港人對保險的認知依然偏弱,認知最弱的並非高齡人士,反而是最年輕一群。

保險認知研究是針對被訪者具備的保險知識和技能、對保險的態度及投保行為三方面調查,發現港人整體保險認知程度僅52%,屬剛剛合格水平;若然是非投保人士,認知水平更低至30%,遠遜於有投保人士。

 

接觸資訊渠道不足

在知識及技能方面,得分只有55%,屬中等認知。受訪者雖然了解投保人的權利和權益,亦知道保險原則及常見保險的產品特性,可是對不同風險與相關保障需要的認識有限,甚至連基本知識如保險代理和經紀的分別也不知道。

保險態度得分是54%,同樣是中等認知。受訪者認同保險是降低風險的工具,頗認同保險價值,但對行業只有中等程度信任,另外過多的選擇和資訊也影響了他們的決定。

至於行為得分僅48%,屬認知偏弱水平,主要是因為過度依賴親友的意見,對購買保險猶豫不決,投保或續保前甚少「貨比三家」,又忽視保單條款及細則,容易受市場推廣影響。

年齡層方面,18至24歲的年輕人對保險認知最薄弱,得分僅40%,這是由於受訪者仍須依賴家庭的經濟支持,接觸到保險資訊的渠道亦少,當中只有7%的受訪者從學校認識保險。

55至79歲的快將退休或已退休人士為得分第二低,為45%,當中只有36%的受訪者認為年金與當前的人生階段相關。

18至54歲的已婚人士得分最高,有62%;30至54歲未婚人士亦達60%,屬第二高;30歲以下初踏入社會的未婚人士,得分則是54%。可以見到,愈是經濟獨立的一群,而家中有成員要供養的人士,會較重視保險,對保險認知亦較高。若然沒有購買保險,主要是因為資金不足所致,而非對保險抗拒。

 

學校少講解 宜加強教育

看完上述調查,筆者有三大感受。首先,就是香港沒有一套有系統的保險教育資訊,要知道保險是必需品,但易學難精,當中涉及的條文及概念也複雜,自行理解並不容易,學校亦甚少講解保險知識,很多人要到踏足社會後,才開始從不同渠道去理解保險是什麼一回事。

第二,現時互聯網也可以找到很多有關保險的資訊,但當中有真有假,最可惜是不少心存偏見或別有用心的人,惡意抹黑保險或保險中介人。一個普通市民難辨是非,更根本不知從何入手,去找適合自己的產品。

最後,人壽和危疾保險很多時是愈早投保,保費會愈平,時間複式效應下,分紅保單回報也會愈高。但現在保險認知最高的一族,其實在30歲後,雖然未致錯失投保的黃金時間,但如果他們可提早至20多歲便為自己做好保險保障,無論是危疾、人壽或是年金產品,成本會更低,回報更好。筆者見過不少人50歲過後才開始計劃退休,但因為滾大資金的時間較少,變相要用一個很大的保費成本,始可以做到他們理想的退休資金需要。

綜合上述3點看法,筆者認為香港有需要加大保險教育,提升市民對保險的認知,幫助他們及早為自己做理財規劃。

 

中介人角色重要

另外,保險中介人在市場教育方面擔當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一個專業及有責任感的中介人,不但可以清楚解釋保險條款及細節,更會就客戶實際需要,替他們尋找適合的保險產品,助客戶省卻不少網上尋找資訊的時間。還可以及早提醒客戶趁早做財務規劃,以免錯過投保的黃金時間。

 

(原文刊登於2023年5月6日 信報 <保險解碼>香港年輕人保險認知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