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專欄
W Channel
Timeline
Contact Wave
<信報> 提防轉保陷阱 枉費多年付出

保險在香港愈來愈普及,很多港人可能擁有多張保單。保險中介人要持續發展,不外乎舊客加保,開拓全新客戶,和吸引其他客戶「轉保」,即是勸別人的客戶把舊保單退保,在自己名下買一份新計劃。站在客戶立場,除非有需要和閒錢,才會加單。有些客戶着實不想增加保費預算,便會考慮以新代舊轉保。保障內容、保額和保費也會因保險公司、自己的性別和年齡等因素改變而不同。

然而,有些同業為促成生意,會罔顧客戶權益,千方百計說服客戶轉保。筆者最近就收到一位客戶A電話,說要取消兩張保單,分別是多年前為自己的全保保單,以及為女兒買的教育基金儲蓄保險。

 

自願醫保需重新審核

筆者作為財務策劃顧問,必會了解客戶退保原因,才知有行家說服A轉保至一份新的儲蓄紅利保險,以作退休儲備,理由是A目前的全保是一份投資相連保險,當中附加住院計劃,近幾年投資市場波動,去年金股債滙皆跌,基金表現差強人意,行家便針對保單回報差,未來也不會好,說服A取消保單。

另外,A年屆50歲,開始考慮退休生計問題,而行家強調新保單在65歲後可以帶來豐厚回報,還可以每年提款,製造被動收入。為免加重財務負擔,所以行家建議A把全保及女兒的教育基金保單都取消,取回一大筆錢後,再將這筆錢分5份,只需供5年,每年只加少少保費便可以有足夠的退休入息。

整件事看似A沒有太多損失,但其實當中有些盲點,行家避重就輕未提及,不但A沒有為意,其實很多香港人也未必知道。首先,行家要A取消女兒教育基金保單,但女兒再過幾年便入大學,需要大筆費用,但新造保單往往要一段長時間後才能見到明顯的複息效應,於是A便需要再自行支付女兒的學費,多年前播下的教育基金種子,最後無法受惠。

第二,全保中附帶的住院計劃,行家說可以轉移至自願醫保計劃,這完全是誤導,因為當初推出自願醫保時,相同公司舊住院保險免核保轉換是有期限的。但自願醫保2019年4月開始推出,至今已經4年了,轉移期限應早已過去,客戶現時買自願醫保,都必須核保,假如之前有病歷,便有機會影響核保結果。不幸地,A去年曾入院做手術,保險公司已有索償紀錄,若再買自願醫保,很大機會有不保事項。行家未了解A的病歷便貿然提議轉保,屬專業失德。

 

小心檢視歸元紅利往績

第三,行家提議購買的儲蓄計劃,聲稱往績有6%回報,但該計劃只推出半年,紅利要在第三年才派發,哪有往績可言?有可能行家拿取同類型的產品作比較,然而,該計劃屬於歸元紅利產品,都是近10年才流行,往績比較波動,有些年份或可做到100%甚至更高的實現率,但有些年份可以低見50%。

再者,保單也有風險高低之分,投資相連保單風險最高,其次是歸元紅利產品,第三是現金紅利,最穩陣是保證可支取現金類。行家游說A購買新儲蓄保單作退休之用,產品應以穩健為前提。照他的邏輯,應該推介現金紅利或保證可支取現金類的計劃,但他建議的計劃卻只得一成保證,九成非保證的歸元紅利計劃,這又是否真的切合客戶所需呢?

A作為筆者客戶,筆者可當面說清楚上述盲點,但普羅大眾被其他保險中介游說轉保時,便要打醒十二分精神,必須了解退保對自己有什麼損失,其次是新保單是否切合自己所需。對於儲蓄保,別單看回報,也要了解往績是否可靠、當中有何風險等等,方為上策。

 

(原文刊登於2023年4月22日 信報<保險解碼>提防轉保陷阱 枉費多年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