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專欄
W Channel
Timeline
Contact Wave
<信報>3原因儲蓄壽險受歡迎

之前一連兩周跟讀者探討了一般人對儲蓄保單的誤解,今日再跟大家談談另一個很多人討論的謬誤,是有關儲蓄保險及定期壽險。

坊間不少人有錯覺認為,定期壽險保費較便宜,可是在香港卻不流行,便歸咎於保單佣金及理財顧問。早前個別傳媒引述保監數字指出,2019年人壽保險保費中,高儲蓄價值終身壽險佔59%,定期壽險僅佔0.9%,然後就引述一位「業內人士」說話,稱定期壽險佣金率太少,導致很多理財顧問只力銷儲蓄壽險。

對於理財顧問因高佣金率而集中推介儲蓄保單的指控,這點是不實的,筆者作為業內一員有必要再說一句公道說話。

生有錢儲 死有錢賠

要澄清上述誤解,有必要先說說人壽保險的演變過程。所謂定期壽險是純人壽保險,沒有任何儲蓄成份,保費隨年齡不斷上升,年紀愈大,保費愈貴,加幅更是幾何級。當去到某個歲數,例如70歲或80歲,有機會出現保費太高,投保人繳付不起而無奈退保的情況。

於是市場上開始有訴求,希望可以有固定保費計劃,因而衍生出終身壽險,就是保險公司假設投保人會活到某個歲數,例如100歲,然後把未來多年的保費加起來,精算師參考預期投資回報率及時間值因素後,最後得出一個每年繳交的固定保費。

這做法是預繳了部分未來保費,所以投保初期,終身壽險保費會比定期壽險貴,但後期計入通脹等因素,便會愈供愈抵。可以說,買定期壽險是先甜後苦,終身壽險則是先苦後甜。雖然如此,然而確實解決了年老無/低收入供不起壽險的問題,所以較受歡迎。

可是,這裏又引伸另一個問題,就是未必所有人都會乖乖供足一世保險,假如中途退保,終身壽險早年預繳的部分保費又是否可退回呢?答案是可以的,簡單說保險公司把投資所得扣除成本後,會以現金價值方式退回給客戶。

由於一些客戶自己不懂投資,惟相信保險公司投資團隊的實力,故願意多付些保費給保險公司投資以賺取長期回報,這部分的回報便是紅利了。事實上,影響紅利派發因素有很多,投資回報只佔其一,其他最少還有3個因素,分別是保單的理賠情況、退保情況,以及保單開支。

難過「保費白繳」心理關口

由此可見,不同種類的人壽保險,是按客戶不同需要而衍生出來。事實上,很多理財顧問也有推銷定期壽險,只是對象主要是一些需要高額人壽保障,卻不想付出龐大保費的人。最常見的情況是業主,會買一份等同按揭金額的定期壽險,以防自己不幸離世,家人沒資金供樓;又或是公司為重要員工購買人壽,一旦該員工離世後,公司也不至於陷入財務危機等等。

至於普通市民,在定期壽險及儲蓄壽險中,大多數會選擇後者,因為很多人過不了「保費白繳」這個心理關口,尤其是中國人,特別喜愛持有資產,他們寧可保費貴一點,但退保可以取回本金,甚至更多。情況就如買樓一樣,中國人偏愛買樓,而外國人較愛租樓,就是因為中國人大多想擁有自己的物業。

定期壽險佣金的錯覺

回應儲蓄保保費及佣金問題,這是因為儲蓄保保費會較定期壽險高。至於儲蓄保佣金高,更是一種錯覺,皆因定期壽險的佣金率其實比儲蓄保還要高,只是儲蓄保的保費較大,乘上佣金率的百分比,便看似很高。其實一張高保額的定期壽險保單,佣金也很可觀,關鍵這是否是客人的需要。

當大家了解到上述觀點後,會知道儲蓄保險市佔率高,是因為市場確實有此需求,絕非單純因為佣金。假如產品不吸引,客戶沒有相關需要,產品佣金再高,要促成交易也不容易。

(原文刊登於2022年10月1日 信報<保險解碼>3原因儲蓄壽險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