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專欄
W Channel
Timeline
Contact Wave
<iMoney> 蜜蜂和蒼蠅 應對執迷不悟的人

香港雖然只有700萬人口,但香港的保險市場卻有幾10億人。因為除了香港本地人外,還有來自世界各地的人(以內地人居多)因為香港的法律、稅務和保險理財產品優勢,特別遠道來港投保。

好逸惡勞 終誤前途

過去幾年,一直有主攻內地市場的同業,質疑保單數量的重要性。她們認為一張內地大單已等於幾10張小單,為甚麼要這麼辛苦做小單呢?無獨有偶,一些經理也認為,招這些一年一大單的顧問也不錯。為吸引這些有潛質的人,不應該要求她們上班,更不應該要求她們月月交單,就算一年11個月無生意也應該包容。

事實上,從付出回報比率來看,她們可能是對的。但從風險管理、培育人材、專業性和長遠發展等角度看便大錯特錯了。而且若真的有能力做大單,為甚麼要限制自己少做單呢?生意不是又多又大好嗎?筆者從未見過有人嫌錢多!這些人除了好逸惡勞外,我想不出其他原因。

幾年前,關未封,市場暢旺時,她們口中的例子的確偶有發生。但現在已封關2年,遊客近乎清零時,往事應該只能回味。可是最近筆者在一次綫上分享時,竟仍有觀眾舊話重提,於是我跟他分享以下實驗:

蜜蜂和蒼蠅的實驗

如果把6隻蜜蜂和6隻蒼蠅裝進一個玻璃瓶中,然後將瓶子平放並打開瓶口,讓瓶底朝着窗戶,向着陽光,你猜會發生甚麼情況?由於蜜峰有向光飛的特性,你會看到,蜜蜂目標明確,不停地撞向瓶底,想在瓶底找到出口,直到牠們筋疲力盡,倒在瓶子裡;而蒼蠅卻是「盲頭烏蠅」,在瓶子裹亂飛。牠們既沒有目標,也不受陽光吸引,反正一碰壁就轉方向,最後在不到2分鐘內,穿過另一端的瓶頸成功逃去。

上文的故事並非寓言,而是美國密芝根大學教授卡爾(Karl E. Weick)轉述的一個實驗。蜜蜂的堅持,竟然成為牠們尋找出路的障礙,蜜蜂相信光就是出口,這可能是基因編寫了,也許是從過去成功的經驗累積得來,在大部份情況下,這可能是對的。憑着這信念,蜜蜂選定了前進的方向,堅持不變,可是這次不幸遇上了牠們認知以外的情況——看不見的玻璃牆。這擋住了牠們的去路,由於牠們不理解、不認同,結果牠們繼續堅持撞牆,最終未能逃出困局。

蜜蜂和蒼蠅的實驗,提醒我們對某種信念的堅持,有時也會使我們盲目,未能充分觀察和分析現時客觀環境,導致判斷錯誤。其實世上沒有不變的策略,只有不變的人和企業。現時的環境是百年一遇的挑戰,這是全世界的人也未遇過,我們是否更應開放思維想想別的出路,然後用百年一遇的努力去應對,而非仍用好逸惡勞的舊觀念過活。

(原文刊登於2022年2月11日 iMoney <一時佳話>蜜蜂和蒼蠅 應對執迷不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