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專欄
W Channel
Timeline
Contact Wave
<信報> 頻繁轉換派息基金害處

由於新冠肺炎疫情重創全球經濟,各國政府都奉行低息兼量寬貨幣政策,導致息率低迷。以高息兼月月有息派作招徠的基金,亦大行其道。

由於經某些保險公司投連險平台購買基金可豁免基金轉換費,故更受歡迎。我其中一位客戶近日也有主動問及派息基金的事,他說從另一位保險代理得悉,有人會透過頻繁轉換派息基金來達到多次派息的效果,方法是在基金派息紀錄日前買入基金,當基金宣布派息兼除息日後賣出,在時間許可下換入另一隻即將派息的基金。由於相關的基金計劃可多次轉換基金而毋須收取手續費,如果可以夾到2至3隻基金的派息期,不斷在派息除淨日前後做買賣,便可以做到一個月收取2至3次利息。

客戶覺得這是驚世大發現,詢問我這策略是否可行。我聽後微微一笑,因為客戶未有留意箇中風險。事實上,去年9月此欄已寫過一篇〈買派息基金注意事項〉,當時已提醒大家買派息基金的各種風險,其中一項就關於頻繁轉換基金。

利息增惟總回報減

真人真事,某君曾在2016年10月至2017年11月期間進行了上述操作,頻密轉換六隻基金,13個月之間轉換次數多達39次。這位仁兄當初一次過投入約12.87萬美元認購基金,期間一共收取約18000美元派息,至2017年11月底時,保單價值只剩下約11.8萬美元,保單價值再加派息總額為13.57萬美元,總回報其實只得5.47厘。

但如果某君不轉換基金,單一持有一隻基金的話,他雖然收取少了派息,13個月只收取約13700美元,但保單價值卻有約12.8萬美元,保單價值加派息總額合共14.16萬美元,總回報反而高達10.05厘。

買賣差價可蠶食收益

為何收息多了,但回報反而少了呢?原因有三,第一是每一隻基金在派息後,在除息日基金價格均會有所調整,以反映派息情況。情況就如股票在除淨日時,股價要減去派息一樣。所以很多時,基金價格在除息日後反而下跌。如果在除息日後即時賣出,很大機會賺息蝕價。

另外,基金價格有買賣差價(某些投連險平台沒有差價),若頻繁交易,單是差價也損失不少;第三,轉換基金需時,很多時要七至十個交易日始可以完成,當中基金價格上落可以很大,期中並沒有投資,變相增加交易風險。

我將上面的真實個案告訴我的客戶,客戶才恍然大悟。所以大家聽到某投資如何吸引,可以賺到多少多少時,必須先了解其操作及背後風險,否則隨時賠了夫人又折兵。

(原文刊登於2021年1月30日 信報<保險解碼>頻繁轉換派息基金害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