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專欄
W Channel
Timeline
Contact Wave
<信報>疫市下部署穩健投資產品

新冠肺炎一發不可收拾,為阻截病毒擴散,各國相繼實施封城及鎖國,很多企業要停工。為拯救疲弱經濟,多國除了大灑金錢幫助失業人士及財困企業,並且減息兼實行量化寬鬆(QE),像美國聯儲局,便大刀闊斧減息1.5厘,重返零息時代,又實行無限QE,即局方可以不停買債,直至經濟好轉為止。

小市民成低息QE大輸家

2008年聯儲局為解決次按危機引發的金融海嘯,同樣減至零息後,於2009年3月起實行了三輪QE,其中於2012年的QE3也屬「無限」,直至2014年經濟好轉,於10月退市,並於2015年底重啟加息周期,整段QE時間歷時6年半。

在QE這段時間,相信香港人感受最深的是資產價格及物價飛升,像港人最關心的樓價,一個上車盤由100多萬元漲至近500萬元,普羅市民想買樓難過登天。一個300方呎單位租金由原本只是6000至8000元,升至14000至15000元,不想捱貴租便愈住愈遠,愈住愈細。平時去茶餐廳吃飯,一個餐由20多元加到40至50元,地鐵又年年加價,可是人工增幅永遠追不及通脹,銀行存款利息又低到近乎零,沒有投資的小市民,身家變相被蠶食,成為這次低息及QE的大輸家。

言猶在耳,今次全球政府又一齊放水大印銀紙,會否引發另一波資產價格上升潮呢?近日不少學者已就此爭議。因為今次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經濟傷害遠遠大於金融海嘯,當年只是雷曼倒閉後引爆企業債務連鎖違約,投資市場傷害最深,實體經濟卻影響不大,當時政府及時放水救企業渡過難關,令經濟可以繼續運作,因此可迅速復元。

但今次疫情是很多企業停產,經濟活動幾乎完全停頓,工廠無法開工,學校停課,餐廳商店停業,航運及旅遊業亦大削航班。現在各國政府所做的是,直接資助財困企業出糧予工人,避免大量企業倒閉造成失業率急升,可以說只是「吊命」舉動。而且今次牽涉的是全球,受影響規模也遠超金融海嘯。

復甦存在多項未知之數

現時最大的隱憂是疫情將持續多久呢?如果只維持多一兩個月,企業及商戶重新營運,經濟再次啟動,那就會像2008年般經濟慢慢復甦。如果疫情一直不散,正如英國報道指出,當地公共衞生部門預期疫症有機會持續至明年春季。若然屬實,未來各國政府必定會再加碼救市,但問題是,政府能負擔如此高的開支嗎?所謂長貧難顧,如果經濟持續沒有起色,狂印銀紙只會落得超級通脹,結果令社會陷入大蕭條。

當然,我們也希望疫情可盡快過去,不想再看到死亡人數不斷增加,經濟可盡快復甦,人人有工開,但因為今次未知之數太多,投資市場能否像2008年般來個V形反彈,已有很多人抱有疑問,有些人更預期經濟有機會是呈L形,「末日博士」魯賓尼則揚言經濟有機會是I形,即只有落沒有上。

個人觀點而言,I形走勢可能太悲觀,始終疫情總有一天過去,但今次經濟究竟是V形還是L形,則要視乎疫情發展,所以現階段大家最適宜採取較保守的投資策略,貿貿然衝入股市等高風險市場撈底博反彈,有機會損手。但如什麼都不做,完全現金為王,這一刻還可以持盈保泰,但當通脹出現時,現金便會「跑輸」。

近期開始多了投資者詢問一些穩健的投資產品,例如年金或有保證派息的儲蓄計劃,雖然這些回報不算高,可能只有2至3厘,但在目前風雨飄搖的市況下,不失為進可攻退可守的選擇。

(原文刊登於2020年4月4日 信報<保險解碼>疫市下部署穩健投資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