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專欄
W Channel
Timeline
Contact Wave
<經濟一週> 危疾配置四字真言 「長闊高深」

相信很多讀者已經購買各類型保險,包括人壽、住院和危疾等,但有一些朋友仍在猶豫之中,又或想購買危疾保險(內地叫重病保險)但不知道從何入手。

今期專欄,我會從「長、闊、高、深」四個維度為大家剖析危疾保的配置方法。即使已買危疾保的朋友亦可藉此檢視自己的保障是否完善。

長:保障期和供款期多長?

首先就是長度,即保障期和供款期有多長?一般市場上常見的危疾計劃保障期至100、80和65歲,保障期愈短保費愈便宜。

現時有些年輕人感覺上述三個數字距離自己太遙遠,貪平買65歲就OK。但如果65歲保單完結後再想續危疾保,價錢勁貴不特止,甚至因健康問題被拒保也有可能。

而且醫學昌明,患上危疾不一等於『宣告死亡』,如果年老時才患上危疾,但保單已經過期,如此便白供一場,豈不可惜可恨,所以選擇一份保障終身的保險,會讓自己和家人更加安心。

而供款期方面我建議愈長愈好,這有利於槓桿比率,退休前供完便可。

闊:保障範圍多闊?

第二是闊度,即保障範圍的廣闊程度?好比上戰場,你會穿全套防具,由頭包到落腳,還是只穿避彈背心呢?若射中下半身,那有穿和無穿避彈背心的分別不大。

危疾與住院保險不同,在合約寫明受保的才有保障,沒有提及的就沒有,所以受保疾病數目和其定義尤其重要。

一般市場上流通的危疾計劃必定能覆蓋常見的重大疾病,但這些重大疾病往往是很嚴重的,醫療費用所費不菲。

常言道,病向淺中醫,所以坊間也推出不少覆蓋早期危疾的產品,若查出早期危疾,如「原位癌」等,亦可按比例賠償,讓病人有錢及早醫治。而女性亦可選擇一些覆蓋婦女常有危疾(如紅斑狼瘡、類風濕關節炎等)的保險,拓寬保障範圍。

深:保障額是否足夠?

第三是深度,即保障額是否足夠應付不幸患上危疾的醫療費用和生活費用?以大家最為熟悉的癌症來說,以前一般會選擇「根治性治療」或「舒緩性治療」,但現在多了一種選擇叫「共存性治療」。

有些癌症發展速度較慢,或屬非常早期,不一定要選擇同癌症鬥個你死我活,而是選擇與癌共存,當慢性病來醫。如果發病,就積極治療,不發病就注意保養,對身體的影響較細。

但「共存性治療」花費亦比較高,舉個例子,有一個病人在2012年發現患有肺癌並擴散至腦部,他選擇了共存性治療,到2016年全部病區受控,期間花費手術費20萬元,標靶藥物費90萬元,電療費80萬元,共計190萬元,這對於不少家庭來說是一筆天文數字。

所以危疾保的保額一定要足夠覆蓋醫療開支和替代患病時中斷的收入,否則就會成為家人的負擔,或只能選擇退而求其次的醫治方案。根據專家分析,保額以150萬元或5至8倍年收入的較高者為準。

高:長遠回報有多高?

最後是高度,即計劃的長遠回報。畢竟現在通貨膨脹比較嚴重,選擇一個回報高於通脹的產品,也可為資產保值。

當然,不同的人對這四個維度的實際需求都會各有側重。大家可以根據這「長、闊、高、深」來看看自己購買的危疾保險是否真的能夠符合自己的實際需要,如果不能滿足自己的需求,就要趁早調整,為自己及家人建立一個更完善的安全網。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屋企爆水管 已買家居保者應如何處理?】
http://www.edigest.hk/Vip/detail?id=2508
【無遺囑之下 遺產如何分配?】
http://www.edigest.hk/Vip/detail?id=2471
【理財初哥不可不知的六件事】
http://www.edigest.hk/Vip/detail?id=2380

(原文刊登於2016年4月29日經濟一週專欄危疾配置四字真言 「長闊高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