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專欄
W Channel
Timeline
Contact Wave
<信報> 移民後在港保單仍生效?

香港近期社會氣氛不穩,每星期都有各式各樣的示威活動,有些人擔心香港失去民主自由,另一些人則擔心未來也會間歇性爆發暴力示威,從此太平不再,亦有父母擔心子女在學校受到欺凌或被一些自己不認同的價值觀所影響。以上種種,令到不少人產生移民念頭。

近日打開報紙或在社交媒體上,不難發現很多關於移民的講座,除了熱門的英國、美國、加拿大、澳洲、紐西蘭及台灣等地外,就連馬來西亞「第二家園」計劃、甚至是泰國都多了人留意,成為近期最熱門的話題。我的客戶中,亦不乏打算移民者,他們除了問我移民意見外,亦同時問:「若然移民成功,在港的保單會如何處理?」

居住地屬高危區或拒保

其實這個話題不單止已有保單的人要留意,未買保險的人亦同樣需要注意。先說已有保險的人士,雖然保單也是以投保時的居住地及國籍來決定保費及條款,正常情況下不會受到移民的影響,但某些情況下也要看受保人是移民去哪一個國家,以及所買的保單類型。

首先,保險公司是十分重視受保人的居住地,如果移民地是一些經常打仗的地區,例如伊朗,又或是洗黑錢高危地區,保單便有機會受影響。此時保險公司一般會做一個背景調查,了解受保人移民至這些地區的目的,受保人又是否政要,若然評審後承保風險過高,便有機會加保費甚至拒保。

人壽危疾類別影響較細

至於保單類型,一般來說,人壽及危疾保單很少會受到影響,無論是買終身有儲蓄的保單,或是沒有儲蓄的定期保險,若然移民後身故或遇上重病,只要符合保單條款,大部分公司照賠。不過,始終香港保險公司眾多,出保單的年份亦不同,或許不同公司會有不同的處理手法,詳情還是向所屬保險公司查詢會較好。

醫療保險方面,這個真的要看保單條款,就像很多高端醫療計劃都有時間及地域限制,例如寫明離開香港超過多少日,就會影響賠償金額。另外,有些計劃會指定是亞洲地區才會賠,有些則是全球但北美除外,如果是移民加拿大,這類保單便很大機會需要轉換,這又涉及重新核保的問題。

反觀意外保險很多時是基於受保人的職業來釐定保費,由於移民有機會轉換職業,例如一個從事文職工作的人,有機會移民後開餐廳,搖身一變成為廚師。這樣保險公司亦有機會在保費上有所調整。

那麼,受保人是否要主動聯絡保險公司有關移民的資料呢?事實上,現時有些計劃例如馬來西亞「第二家園」,主要都是拿取當地居留權,並非真正的移民,這時便不需要向保險公司申報。若然成功移民,便一定要申報,因為真的會涉及上述提及的情況,受影響的程度較大。尤其是遇到一些情況如忘記交保費斷保,需要保單復效,又或是需要加一些附加保障的話,保險公司便會根據投保人復保時的居住地重新核保,那時便可能沒有現在的條款優厚。

保險公司另一點會考慮的是投保時間,新單會較麻煩,因為投保書上有一問題問投保人過去或未來5年會否去其他國家或地區作長時間生活,如果當時在投保書上答「否」,但投保不久後又移民,而移民並非一朝一夕的事,是要經過周詳安排,如此保險公司便有理由懷疑你投保時有欺瞞之嫌,有機會出現俗稱「剷單」情況,即保險公司可撤銷保單並退回保費。

港買保險條件相對吸引

那應不應該退保呢?對於未買保險的人,如果打算移民,又應否在香港買呢?答案是人壽和危疾更應該要在香港買。事實上,香港保單的保費及回報率較很多國家都有吸引力,因為香港人是全球最長壽的人,而保費很多時是基於當地人的平均壽命計算,所以香港在人壽和危疾保險上相對會較便宜。

另一方面,香港是一個自由經濟體,金融業發達、投資渠道亦較多元化,對於一些有分紅的保單,回報往往亦會較好。這正好解釋為何內地人會喜歡在港投保的原因。

而住院及意外保險則建議在當地買,除賠償時較方便外,賠償額度亦是以當地醫療機構收費來設計,較能滿足實際需要。但若自己的健康情況較以前投保時差,便可能要保留現有的醫療保險。

若然有意移民的朋友,最好趁未離港重新檢視自己的保單組合,完善自己的保障,如此在外國亦活得安心。

(原文刊登於2019年9月21日 信報<保險解碼>移民後在港保單仍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