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專欄
W Channel
Timeline
Contact Wave
<信報>贏在起跑線 秘訣識儲錢

上月看到一則新聞,立法會議員蔣麗芸建議政府推出一項扶貧措施,就是為初生嬰兒開戶口,由政府及父母共同注資,及早為兒童預備一份資金以備日後升學和生活所需。這建議理念包含了時間上帶來的複利效益,貧窮人士不用再額外花勞力,單是用時間去滾大資金,相比單單增加綜援解決燃眉之急來說,開設嬰兒戶口為孩童做儲備基金,長遠獲益將更大。

事實上,這建議不單止適用於貧窮人士,作為小康之家,想子女贏在起跑線的話,更加要在子女一出生時,便做好教育儲備基金,皆因現時的香港教育開支,實在貴得令人咋舌。

單以教育開支而言,雖然香港有15年免費教育,但現時一般家長都會送子女去Playgroup、學前預備班等,2年的使費約15萬元。3年幼稚園平均使費連學費約22萬元。另外,子女要上補習班、興趣班、參加遊學團等活動,這些費用每年亦要花費約10萬元。

如果想子女接受好一點的教育,會選擇私立、直資或國際學校,但學費則要自付。目前香港學費最高5家私立或直資小學,學費由6萬至10萬元不等;中學則要6萬至14萬元,如果是國際學校,學費更由16萬至25萬元不等。

教育開支高達450萬

升讀大學時,有能力入到政府資助學士學位當然好,一年學費只不過4萬多元。惟本港大學學位競爭激烈,2013年每10名學生,只有少於2名入讀政府資助學士學位課程。未獲本地大學取錄的話,不少父母都會考慮送子女到海外升學。

有些學生就算有資格入本地大學,父母都想送他們到海外讀書,因為他們相信海外教育質素更佳,而子女也可增廣見聞,對前途有幫助。如此一來,費用又增加一大筆,因為往英國、澳洲、加拿大升學,全期學費平均要60萬至70萬港元,美國更要132萬元,另要預備生活費全期則約40萬至55萬元。

屈指一算,要為子女鋪好最佳的教育道路,假設子女入讀私立或直資中學及小學,又可以到美國升學,加上學前教育、補習、興趣班等費用,單是這筆教育費開支便高達約450萬元,還未計通脹,像澳洲學費及生活費升幅,在2002年至2016年的14年間升幅達到193%。

若果未來14年又有同樣升幅,意味家長要預備最少一千萬元,才可應付未來的教育開支。

2017年有金融機構曾發表一個名為「教育的價值」研究調查報告,該報告訪問了全球15個國家逾8400名家長,發現香港家長花在子女教育開支的使費是全球之冠,並遠高於全球平均使費37.4萬元。

另外,有50%香港家長表示,為應付子女教育開支,要在財務上作出犧牲,包括削減生活開支。有75%家長則表示只用日常收入應付子女教育開支,只有19%有做特設的教育儲蓄或投資計劃。

靠時間滾大儲蓄

由此可見,大部分香港家長仍然未有做教育儲備基金的概念,以致子女長大後,學費開銷成為財務壓力之一。如果父母能懂得利用時間製造的複利效應,在孩子一出生便準備一個教育基金,按每年4厘回報計算,18年後資金便可翻一番。如果閣下是投資高手,能找到每年9厘回報的投資工具,資金便可以縮短至8年多便可翻一番。

我們不但要讓子女贏在起跑線,還要贏在終點站,故必須為子女造好一個好的財務配置,在孩子出世時,若能為他準備儲蓄基金,就是一份一生一世對孩子財務承諾的禮物。

 

(原文刊登於2019年2月4日 信報<保險解碼>贏在起跑線 秘訣識儲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