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專欄
W Channel
Timeline
Contact Wave
<信報>分散投資風險三大法則

一個真正的投資高手並非看他在升市時可以賺多少,而是在跌市之時他能否將損失降至最低,甚至有所斬獲。所以有經驗的投資者一般都是以控制風險為大前提,然後才考慮回報。

上次跟大家分享過如何評估自己的投資風險承受能力,但知道之後,如何落實設計強積金投資組合、以達到分散風險目的呢?

切記做好資產配置

在坊間一般會有三大分散風險法則,第一是做好資產配置,分散投資於不同資產。在投資世界經常說:「別把所有雞蛋放於一個籃子裏。」目的就是要避免全軍覆沒的情況。

之前也說過,強積金有五種不同的基金,分別是股票、混合資產、債券、保證及保守基金,風險各有不同。很多人誤以為,能承受高風險便將資金100%投放在股票上,這就是過度集中風險。一旦遇上像2008年金融海嘯,絕大部分股票基金都錄得顯著跌幅,大家的強積金因而會大縮水。因此,能承受高風險人士,雖然可以投放較多資產於股票上,但亦宜放小部分在債券或保守基金等低風險資產。中度風險的人士則可考慮將較大比例放於債券,少量於股票及保守基金。保守型人士則宜投放大部分於保證或保守基金,但亦要撥少許於債券及股票投資,以避開通脹。

若然大家不想麻煩,其實投資於一隻混合資產基金,已經是分散風險的舉動,因為這類基金會有一定比例投資於股票及債券,有些設目標年期的基金更會隨時間調整資產比例,為投資者減低風險。

第二個法則是投資市場的分散。一般而言,投資市場多以地區分類,例如香港、美國、歐洲、大中華、新興市場,亦有些基金會以板塊作為分類,例如科技、醫藥、金融等等。每一個地區及板塊都有投資周期,沒有一個市場會只升不跌。

大家回想在2013年至2016年,港股表現不濟兼跑輸大市,當時如果只單一投資於港股基金的打工仔,就會發現自己的戶口數字一直停滯不前。但如果於那段時間有投資美國或環球市場的打工仔,戶口則會有不俗增長。但到2017年,港股變得氣勢如虹,多隻港股基金有三成至四成的升幅,大幅跑贏其他市場。若然大家能分散市場,既買港股又買美股,便可食盡不同時期的升幅。對於「懶人」投資者,則可考慮買投資於環球的基金,這些基金會分散投資於不同地區,亦有助分散風險。

第三個分散風險法則是平均成本法,在特定時間投入固定金額買入資產,分散買入成本的風險。例如每個月都固定投入2000元買入某股票,當股價下跌時可買入更多單位,令平均入市價下跌,直至該股下一次升浪時,大家便可賺得更多。事實上,沒有人可以準確預測升市或跌市周期,就算是股神畢非德,也無法準確估頂或摸底。因此,利用平均成本法投資,大家便毋須擔心會在高位入市而成「蟹民」。

在強積金的世界裏,若然大家是合約僱員,公司定時定候出糧及供強積金,已經是在利用平均成本法來投資。至於自僱或打散工的人士,由於未必能定時出糧,難以做到平均成本法,所以在投資配置上,便宜保守一點,以避開價格波動的風險。

 

(原文刊登於2018年7月21日 信報<保險解碼>分散投資風險三大法則》)